兼而有之_兼而有之什么意思

       兼而有之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1.兼而有之出自哪里

2.之和而的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3.“子曰:其取高者而得其中,则其天下不足兼而有之矣。”

兼而有之_兼而有之什么意思

兼而有之出自哪里

       问题一:兼而有之是什么意思? 兼而有之

        发 音 jiān ér yǒu zhī

        释 义 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出 处 《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示 例 在科学研究方面,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应该~。

        问题二:兼而有之是什么意思 兼而有之 (jiān ér yǒu zhī)是指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也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解释: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出自:《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示例:在科学研究方面,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应该~。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同时占有或具有有关的各方面

        问题三:兼而有之的意思 兼而有锭

        发 音 jiān ér yǒu zhī

        释 义 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出 处 《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示 例 在科学研究方面,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应该~。

        问题四:兼而有之是什么意思啊 兼而有之 [jiān ér yǒu zhī]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出 处

        《墨子?法仪》:“奚以知夫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例 句

        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我们要~,才能两条腿走路。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同时兼备

        问题五:兼而有之是什么意思 兼而有之 兼而有之 (jiān ér yǒu zhī)

        解释: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出处:《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示例:在科学研究方面,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应该~。

        《梁书B沈约传》:“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

        用法:作谓语;指同时占有或具有有关的各方面。

        问题六:兼而有之,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是什么意思? 兼而有之――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指锭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孤军奋战――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持、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出自《魏书?赵瑕传》。

        黎民百姓――成语,指普通老百姓,原本“黎民”和“百姓”是两个不同的阶层,后来随着“百姓”(多指贵族阶级)地位的降低,“黎民”和“百姓”统一称谓,共同指称普通老百姓

        问题七:见或不见的全诗是什么意思 这是六世班禅的诗,湖南卫视热播连续剧《宫》的片尾曲,现在可谓家喻户晓,广为诵传。是诗写的好,还是歌好听,或二者兼而有之?也许是它能够引起人情感世界凄怆的共鸣:爱而不能,爱而不得,欲罢还休,那份无奈,那份纠结,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能完全涵盖的。

        “ 你见 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这是大悲大喜后的沉淀,是经历心灵炼狱后的淡泊,是执着,也是放下。

        “你念 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是的,爱情其实是一直在一个人心里存在的,它与婚姻与世俗无关,是一种空灵的真实与诚挚的情愫,很多的时候,也许人们分不清是在爱一个人,还是在对爱情的“贪婪”或依恋,因为它发自于内心,单纯而有力。

        “ 你爱 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这种爱的状态不会长久,长久了便淡了,不是爱了,因为爱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的爱是暗恋或一厢情愿,这只是在爱而不得时的一种自我安慰,自己放大了自己内心对情感的牺牲,它是真实的,同时又是不现实的。

        “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所以尽管诗者在希望自己不悲不喜,希望情不来不去,希望爱不增不减的同时,他很清楚内心的需求:我的手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来我怀里 或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那么的矛盾,那么的凄凉!

        六世班禅是不能有婚姻的(爱情的最终归宿),但是不能禁锢他有爱情,因而能产生这样的诗作。这首诗符合现实而又不失禅意,似理性又人性,看似矛盾的想法,实际上又是真实的感受。可回味!

        《宫》中的歌舒缓深情,让人想起一份美好的情感。

        不管是怀着哪一种心情读这首诗,听这支歌,人们要做到 的是:爱自己的心,顺应它原本的状态,这样它才会慢慢的释然,慢慢的平和。

        时间会拂去心灵的尘埃......

        问题八:卧龙~凤雏得一者而得天下,刘备两者兼而有之,为什么没有得到天下? 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一、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

        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但我们很快会发现,程昱、诸葛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徐庶、庞统。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们还存在第三方面的差异――阴阳差。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专注阳谋者往往忠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民族”这一生命体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阴阳顺逆,即新陈代谢。只分合理不合理。再者,兵不厌诈,孙子甚至说自己的阳谋也皆为诡计,所以阴阳与忠逆一样,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均衡掌握,合理运用。准确地说阴谋属于攻心术的范畴。不过,在阳尊阴卑的封建社会,阴谋是从老师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靠自我参悟、自主研发。可一旦拥有就能出奇制胜,改变自己的命运。程昱、诸葛亮就是因为谋略全面而从排行榜中脱颖而出了。

        庞统起初是完全忠于刘备的,他先去东吴寄寓就是为了与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应,决胜赤壁,曲线救刘。所以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直接来投刘备了。为了不让刘备为难,他是情愿从最底层做起,并不急于出示鲁肃和孔明的推荐信。果然,他在耒阳以真才实学征服了刘备,孔明也不得不承认庞统高自己十倍。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庞统若真想进入谁的班子,是总能想出办法的。连进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敢号称“凤雏”吗?想当初曹操的水寨都能任意出入呢。他在东吴“面试”时冲撞孙权,只不过是要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开溜。

        二、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

        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孔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此后,两人就一个守荆州,一个攻西川,同时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庞统的确是比孔明有才,他意识到刘备在取荆州时必须装仁义,因为还要图将来刘璋的好感,但到刘璋这里就可以彻底撕破脸“逼宫”了。理论上,他只用“逆取顺守”四个字就将刘备轻松说服。武功上,他只用黄忠、魏延两位孔明不要的“末将”就实现了西川突围。

        然而就在西川势在必得、大功告成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折,孔明向庞统发出了一封死亡恐吓信。此举与前面程昱骗徐庶大同小异,程昱是利用徐庶的至孝,先劫持徐母,再招降徐庶。诸葛亮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刘备对庞统的至爱,先动摇刘备之心,再灭掉庞统。两位阴谋家就像是排球运动员,将球扣到对方两个人的中间,迫使他们在互让时出现失误。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有个广 *** 彭k向刘备密告说敌方有人要决涪江之水淹魏延、黄忠的前寨。还说:“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这一情报不但救了刘备数万人性命,......>>

之和而的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二者皆而有之的意思是两方面都包括在内了。皆而有之:都拥有的意思。

       原句是二者兼而有之,是二者不可得兼的反句。兼而有之出自《墨子·法仪》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例句:肥胖和健康不可以二者皆而有之。

       例句:

       1、二者皆而有之,先生,他是既有钱又有地位。

       2、其下有三种情形:注意力分散、多动或者二者皆而有之。

       3、这座城市是新老建筑二者皆而有之。

“子曰:其取高者而得其中,则其天下不足兼而有之矣。”

        什么而什么之的成语

        所有的“什么而什么之”的成语:

        大而化之化:改变,转变。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笃而论之笃:切实。确切地论述。

        等而上之按某一等级,由此再往上。

        等而下之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

        分而治之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广而言之一般说来。

        恭而敬之恭:恭敬;敬:敬重。恭敬的加重说法或诙谐说法。

        聚而歼之聚:会集,包围;歼:消灭。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

        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兼而有之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极而言之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简而言之简括地说,长话短说。

        究而言之犹总而言之。

        扩而充之扩:扩展。扩大范围,充实内容。

        困而学之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默而识之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笼而统之混合不分。

        品而第之品:品评,区分;第:等第,等级。品评优劣而后确定他的等级。

        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神而明之指表面玄妙的事理。

        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推而广之广:宽,大。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

        堂而皇之堂皇:官署的大堂,引申为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统而言之总的说起来。

        畏而爱之畏:惧怕。指又怕又爱。

        卧而治之卧:躺着。躺着就把政事处理好了。用以称颂政清事简。

        弦而鼓之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

        虚而虚之虚:空虚。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

        要而论之犹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引而伸之由某件事或某种思想推衍到其他有关的意义,并进一步加以发挥。

        引而申之由某件事或某种思想推衍到其他有关的意义,并进一步加以发挥。

        尤而效之指明知其为错误而有意仿效之。

        要而言之要:简要。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总而言之总的说起来。

        折而族之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度:量;至:到;差:误差。一寸一寸地量到丈,必然会有误差。

        反其道而行之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其意而用之其:他的;意:意义;用:使用。指按照与原来相反的意思去引用或使用词语、典故等。也用来指文艺创作等有创新或突破前人的束缚。

        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鸣鼓而攻之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明鼓而攻之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人人得而诛之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是而非之,非而是之对的以为不对,不对的以为对。指是非不分。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望然而去之望:看;去:离去。形容看一眼就走开的情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选择;从:追随,引申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有那些和金钱有关的成语而且成语里面没有一个钱字并说一说 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你好!

        这样的成语有:

       

        不义之财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非分之财 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管鲍分金 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贯朽粟陈 钱串子断了,谷子烂了。比喻极富有。

        空头支票 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临财不苟 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囊空如洗 口袋里空得象洗过一样。形容口袋里一个钱也没有。

        声色货利 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疏财仗义 疏财:以财物分人。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

        数白论黄 比喻计较金钱。

        外圆内方 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也指钱币。

        一本万利 本钱小,利润大。

        之和而有什么成语

        ”

        堂而皇之、

        兼而有之、

        敬而远之、

        不得已而为之、

        反其道而行之、

        取而代之、

        放之四海而皆准内、

        百足容之虫,死而不僵、

        群起而攻之、

        久而久之、

        总而言之、

        人人得而诛之、

        不得已而用之、

        笼而统之、

        置之死地而后生、

        笃而论之、

        明鼓而攻之、

        极而言之、

        聚而歼之、

        扩而充之、

        卧而治之、

        统而言之、

        等而上之、

        弦而鼓之、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什么成语里含有之字而且之的意思是和

        之成语 :

        自知之明、

        求之不得、

        井底之蛙、

        惊弓之鸟、

        燃眉之急、

        无价之宝、

        持之以恒、

        泰然处之、

        切肤之痛、

        不速之客、

        当之无愧、

        莫逆之交、

        言之凿凿、

        天府之国、

        神来之笔、

        普天之下、

        一技之长、

        用武之地、

        君子之交、

        缓兵之计、

        置之度外、

        不解之缘、

        溜之大吉、

        初生之犊、

        堂而皇之、

        肺腑之言、

        失之交臂、

        一以贯之、

        顷刻之间、

        甘之如饴

        什么成语的意思是经常 是以经常,常常这么个意思写成语,而不是要有这个字。 一个就可以了。嗯哼~

        每时每刻 三番五次 一而再,再而三

        堂而皇之是什么意思,跟其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解释:堂皇:官署的大堂,引申为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我觉得明目张胆比较相近

        兼而有之的成语解释,兼而有之是什么意思

        兼而有之:是指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也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兼: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

        出处:《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有个成语叫什么而动,意思是思考好了才行动。

        相时而动 [ xiàng shí ér dò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iàng shí ér dòng ]

        观察时机,针对回具体情况采取行答动。

        出 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含有“之”字和“而”字的成语有什么

        之乎者也、之死靡它、之死不渝、而立之年、脱口而出

        敬而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敬而远之jìng ér yuǎn zhī

        成语解释: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成语出自:先秦·孔子《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成语简拼:jeyz

        成语字数:4个字

        感 *** 彩:敬而远之是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示例: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近义词:敬若神明、若即若离

        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其取高者而得其中”下句是:取其中者得其下

       这句话出自孔子的《论语》,意思为人的目标要定的高一点,才能激发潜能,达到目的。

       原文如下:

       孔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作品介绍: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好了,今天关于“兼而有之”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兼而有之”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