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污吏_滥官污吏的意思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贪官污吏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贪官污吏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中国历史上的贪官

2.贪官污吏是如何产生的?

3.中国古代的大贪官有有哪些?

4.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什么明朝贪腐更严重呢?

5.宋朝为什么要对官员贪污定罪那么轻,到底是何目的?

6.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贪官?

贪官污吏_滥官污吏的意思

中国历史上的贪官

       1.清朝第一贪和珅,富可敌国

       2.秦朝郎中令赵高

       3.西汉武帝时期丞相田蚡

       4.唐朝唐玄宗后期宰相李林甫、杨国忠

       5.北宋宋徽宗太师蔡京

       6.南宋权臣秦桧、贾似道

       7.明朝中期大贪官严嵩父子 等等

       历史上九大“著名”贪官:犹以和珅所贪数额最大

       ★梁冀(?—159),东汉外戚,顺帝时任大将军,专断朝政近20年。聚敛财富,大肆搜刮,并向求官者收取贿赂。建私家林苑,方圆近千里。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杀。其家产没收变卖合30余万万,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租税收入之半。

       /view/54329.htm

       ★杨国忠(?—756),唐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玄宗时任吏部尚书。因其妹杨贵妃有宠而权倾中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选任官吏均于私第暗定。安禄山以“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随玄宗奔蜀时,被士兵杀死。

       /view/21937.htm

       ★朱勔(1075—1126),北宋苏州(今属江苏)人。因献媚蔡京、童贯而得官。投徽宗所好,以承办“花石纲”为名,捞取钱财,以至家藏甚富,置田30万亩。凡谄事之人即得官,不附己者则罢去,时称“东南小朝廷”。钦宗继位,被罢官处死。

       /view/418896.htm

       ★陈自强,南宋宁宗时做到了右丞相,他依仗着曾经做过实权人物韩侂胄启蒙老师的资历,贪赃枉法,什么事都干。凡是求官的人,他都派人谈好价钱,一切办妥后再 “光明正大”地授官。地方官送公文到京城,封函上一定要注明“某物多少一起献上”。凡是没写的,就根本不打开。后来,韩侂胄北伐失败失去了权势,陈自强失去了靠山,又因谎报军情被朝廷罢免,最终死于流放地。

       百度百科没有介绍

       ★刘观,雄县人,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十分残酷,贪污60两银子的官员就要被剥皮,在皮囊里填草后放在衙门公座旁以警诫继任者。此法在当时收到一定效果。可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贪污已成了风气。到了明宣宗时,最大的贪污犯竟是经历了四代皇帝、资历高深的最高司法官左都御史刘观。刘观执法犯法,大肆贪污受贿。在他影响下,御史们个个贪婪无比。宣德三年六月罢朝后,宣宗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询问,现在朝廷里哪个官员最腐败?杨荣毫不犹豫地说是刘观。宣宗立即下诏,命刘观巡视河道,实际上把他调离了御史位置。嗅觉灵敏的御史们立即闻风而动,纷纷弹劾刘观及其子刘辐。宣宗大怒之下准备处死刘观父子,后在杨士奇等人的一再求情下,改贬二人到辽东戍边。刘观最后死在辽东。

       /view/212036.htm

       ★王振(?—1449),明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永乐时入官为宦官。英宗时因受宠而擅权,成为明代宦官专权之始。大兴土木,广收贿赂,操纵官吏选拔、升迁。土木之变,策动英宗亲征,于土木堡兵败,为乱军所杀。

       /view/95001.htm

       ★严嵩(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弘治年间进士,嘉靖时任内阁首辅。与其子严世蕃狼狈为奸,贪财纳贿,卖官鬻爵,结党营私,祸国殃民。后被弹劾罢官,抄其家所得金银、珍宝、字画,数以百万计。

       /view/28663.htm

       ★噶礼(?—1714),清满洲正红旗人,由荫生任吏部主事,后升任两江总督。搜刮民财,广收贿赂,在江南有贪婪之名。康熙五十一年,因江南科场案发,事涉受贿被革职。

       /view/1023543.htm

       ★和珅(1750—1799),清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因办事干练,深得乾隆皇帝信赖,倚为腹心,任军机大臣20多年。专擅弄权,控制官员升迁,大肆贪污。嘉庆四年(1799)定其20大罪状,赐死。查没金银、珍宝极多,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

贪官污吏是如何产生的?

       汤奉、王惠。《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儒林外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腐儒典型:懦弱迂腐、执着的范进、周进。贪官污吏典型:残忍世故、贪污无情的知县汤奉,贪财、无立场、虚伪薄情的王惠。八股迷典型:迷信八股,热衷举业的马静、鲁编修。正面典型:从小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但鄙视功名、宁愿去过隐姓埋名生活的王冕,淡泊名利、傲视权贵、追求自由、慷慨大方的杜少卿。还有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

中国古代的大贪官有有哪些?

       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虎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残暴不仁,谁要是胆敢反对他,他就把谁抓来当晚餐。他贪婪成性,广收贿赂。快过年了,棕熊给他拖来一匹斑马,他立即封棕熊为丞相。狐狸进贡了两只野兔,便如愿以偿当上了外交大臣。大将军金钱豹一直没什么动静,大年初一就被虎王派去镇守黑风口,结果不到一个星期就被人类给捕杀了。

       在虎王的统治下,大森林里贪污腐化之风日益猖獗,反抗的种子渐渐萌发,愤怒的火苗终于熊熊燃烧起来。猴王首先揭竿而起,他拉起一支队伍,攻占了一座山头,建立了一个新的动物王国。

       大森林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终于给上帝知道了,他向虎王发出了严重警告,责令虎王立即整改森林里的歪风邪气。

       虎王紧急召集文武大臣,主持整风动员大会。会上,他痛斥官员们贪污腐化,挥霍无度。同时,他倡导勤政爱民,强调要提高森林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随后,文武大臣纷纷上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演,表达了反腐倡廉的决心。

       会后,黑熊带了两只野牛献给虎王。虎王心情大好,对黑熊说:“都夸你聪明,你有什么好主意,尽管和我说一说。”

       黑熊乘机进言:“大王英明神武,住在这里实在不合适,应该修建一座虎王宫,才能彰显大王的气派。”

       虎王点点头,开心地说:“果然是个好主意!给你一万两黄金,马上去办。”

       于是,攻打猴王国的计划搁浅,虎王心里只有虎王宫。

       丞相棕熊听说要建虎王宫,忙献上一匹野马,对虎王说:“大王要修建虎王宫,最好派一个心腹大臣去监督工程质量。”

       虎王觉得这话有理,便命棕熊负责监督工程质量。

       随后,黑熊带了五百两黄金去拜访棕熊,棕熊心领神会,说:“虎王命我监督工程质量,其实也没什么必要,有老弟坐镇,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黑熊心满意足,打道回府。

       豺狼带了礼物来拜访黑熊,黑熊给他三千两黄金,叫他负责采购各种建材。豺狼面有难色,说:“三千两,光买木材都不够啊。”

       黑熊不耐烦地说:“你就不会动动脑子?就三千两,你爱干就干,不干拉倒。”

       随后,黑熊又给猎豹三千两黄金,叫他负责修建;给野狗一千两黄金,叫他负责油漆;给狐狸一百两黄金,叫他打理屋面。剩下的二千多两黄金就全部落入了自家腰包。

       豺狼去买柱子、屋梁和檩子,一算账,要二千两黄金。他使劲摇着头说:“这怎么行呢?总共才三千两黄金,这么干下去只怕连老本都要赔进去了。”他命令手下用木屑粘成一根根柱子、大梁和檩子,外面包上木纹纸。

       猎豹开始请了一万个工匠,只干了一天,就心疼地叫道:“不行!一天就花了一百两金子,这样下去我会连老本都赔光的。”他辞退了九千个工匠,叫剩下的工匠把斧头凿子都扔掉,吩咐完全不用榫卯结构,一律用胶水粘就行了。老山羊干木工十几年了,说:“不用榫卯,那会散架的。”猎豹两眼一瞪,咧开嘴,露出白森森的牙齿,恶狠狠地说:“用榫卯也行,不过我一天只能给你一块钱,让你买瓶矿泉水,你干不干?”吓得老山羊连连后退,再也不敢吭声。

朱元璋杀了15万贪官,为什么明朝贪腐更严重呢?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很有才学,很有权谋。嘉庆把和珅扳倒以后查他的家产,光白银就有8亿两,再加上其他珍稀古玩,得有10亿两往上。那个时候大清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也不过是白银7000万两。其实乾隆帝之父雍正帝虽以打击贪腐著称,然而他在位期间,清廷对贪贿的封疆大吏,尚且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处置大抵以抄家、流放为主。

       和珅出生于1750年,卒于1799年,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和珅出身是不错的,他出身于满族贵胄,可他小时候运气不是很好,三岁那年亲生母亲死了,九岁那年自己爹又没了。所以在家族里面,他受兄弟排挤,小和珅就咬牙切齿地说我将来要出人头地。

       乾隆帝在位后期,自以为“十全武功”志得意满,沉溺于个人奢侈享受。而和珅在整顿财政,敛财积蓄方面,算得上百年一出的天才。他不止将偌大一个大清帝国的财政打理得井井有条;也通过创办议罪银制度,把钱从贪官墨吏的手中,不经过户部国库,而直接搜刮到了乾隆帝自己的小金库里,有效供应了乾隆帝的奢靡生活和享乐,因此才得到了乾隆帝的极度信任和重用。

宋朝为什么要对官员贪污定罪那么轻,到底是何目的?

       朱元璋从小就痛恨贪官污吏,因为家里几口人都是因为被剥削得活活饿死。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居安思危,认为贪官污吏对国家的危害大于天灾,于是制定了《大明律》,其处罚之严之重,历朝历代从未有过。

       而且,朱元璋在位31年,前前后后处死的贪官总人数多达15万。然而,面对如此苛刻地刑法,明朝贪污不仅没有好转,而且更加严重。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官员待遇过低。明朝官员的待遇有多低?举个小例子,当海瑞还是七品知县时,有次母亲过生日,海瑞只能买两斤肉庆贺。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明朝初期文臣武将的收入,应该是最低的一个朝代。

       纵向上比较,宋朝初期节度使的年收入相当于如今300万人民币的样子,比明朝初期要高出5到6倍。明朝宰相的年收入,大概有一千石米左右,还有一些来自皇家的杂项收入,总体上相当于今天的20万元人民币,而宋朝宰相的年薪大约是200万元的样子。

       横向上比较,这些帮助朱元璋打天下和治天下的文武大臣们,其待遇远远低于血统高贵的皇亲国戚。

       当时,朱元璋的儿子封亲王,每年5万石禄米,加25000贯钞,钞是明朝发行的纸币,价值起伏极大,行情好时,这25000贯钞可以购买25000禄米,公主和驸马的待遇则是每年2千石禄米。当时,明朝约有1300个县,正七品知县的年收入,约为90石禄米。

       由此可以算出,朱元璋的42个子女中,每一对子女的的待遇,大约相当于10个重要开国元勋,相当50到60个宰相。每十对子女,就相当于整个明朝全部县官收入的总和。尽管古代提倡不公,可是像明朝这样不公平的,也是极为离谱。明朝时期,为什么贪官污吏的成长特别繁盛?主要原因就是朝廷官员的薪水太低。

       想想看,当官员们不管如何荼毒下属和百姓,只要能搞定上司,就可以荣华富贵,那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变成上司面前的哈巴狗,下属面前的恶狗呢?在这种情形下,想让所有官员全部像海瑞一样生活和做官,无疑是痴人说梦。

       参考文献:《明史》

中国古代有哪些有名的贪官?

       在中国古代,官员贪污腐败是一直存在的现象。历朝历代不管是在防范官员贪污还是在惩戒贪污官员方面都制定了很多措施,甚至有些措施严酷至极。但比较有趣的是,与其他动用很多残酷的手段去惩戒贪污官员的王朝相比,宋朝对贪污官员定罪惩罚较轻,但有宋一代整体而言官僚群体贪赃的程度却并不太高,那么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在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前,我们要先简要的说明一下与其他朝代相比,为什么说宋朝对贪污官员定罪惩罚较轻。

       有宋一代,除了太祖太宗朝曾处死大量贪赃的官员外,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处死了贪赃的晋城县令王瑛、其章县主簿苗文思二人后,一直到南宋灭亡,期间两百多年就再也没有对贪污的官员判处死刑。

       除了不判处死刑外,宋朝对贪污官员的惩戒也可以说是越来越轻。如北宋真宗朝对贪污的官员进行惩罚时,往往是判其“杖脊、黥面、流放”,即杖打脊背、脸上刺字涂墨和流放荒僻之处。因此到了仁宗时,有都官员外郎邓馀庆、监兴平县酒税何承勋二人贪污本应处死,结果朝廷只判了他们“贷死、杖脊、配广南牢城”。

       到了宋神宗的时候,知审刑院苏颂认为“古者刑不上大夫”,对贪污的士大夫处以杖脊和黥面“恐侮辱衣冠”,所以在神宗朝北宋朝廷惩戒贪官时连杖脊和黥面也不再使用,只是将其流放远方。南宋时的宋朝皇帝虽然多次想恢复杖脊、黥面甚至死刑,但除了一开始处理极少数官员外,最终也都不了了之。

       那么除了宋朝以外的其他朝代是怎样反腐的呢?

       以宋朝以前的唐朝和之后的明朝为例。唐朝的《唐律疏议》规定:“监临主司如受财枉法,十五匹则绞(死)”,所以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宣州刺史李佚因为贪污被直接在众人面前“杖毙”并籍没其家。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高压反腐手段更是严酷,他曾下令:“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同时明太祖还采取了“剥皮充草、挑筋、断指、断手、削膝盖”等一系列刑罚作为对贪官的惩罚措施。尽管唐宋就处理贪官污吏而言都较为严格甚至严酷,但并没有取得什么太好的效果。甚至“高压反腐”的明太祖在晚年发出:“吾欲除贪官污吏,却奈何朝杀而暮犯”的感慨。

       因此与宋朝官僚群体相比,反而是唐明两朝多发生成规模、系统性的官员贪赃案件。

       笔者认为,历朝中宋朝对官员贪污定罪最轻但官僚群体贪赃反而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制度管理

       宋代政治制度的建构原则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进行分权,实现权力制衡。因此在宋朝出现了一个官职多个官员,或者机构职能重叠的状况,后世一直诟病的宋朝冗官便是源于此。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过度的分权与权力细化存在弊端,但宋朝也是在这一大原则下建立了一个严密的官员和财政管理制度。

       其他朝代出现了大规模的群体性贪污案件无非是因为官僚们互相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或是同乡、或是同事,又或是姻亲等等。而宋朝对官员管理细密的制度恰恰大大减少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如宋朝严格的执行了官员“回避政策”,并且除了避亲避嫌之外,宋朝还频繁的对官员进行调动,严禁地方长官在执政地区买房置地、蓄积私财,这有效的预防了某一官员因在某地长时间任职而形成贪腐小圈子。

       就监察制度而言,宋朝在地方上设通判一职来监视知州,并且规定知州不得弹劾通判,所以宋朝时有的通判就常对知州讲:“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为了防止二人联合贪腐,宋朝又规定地方机构中的四监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使司、提举常平司)再进行互相监察。

       在中央则有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台谏制度,台为御史台,谏为谏院,这两个机构共同承担起监察权并与行政权相对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宋仁宗时有个茶商亏空了国家财产四十万缗,盐铁判官李虞卿极力追查,商人在紧急之下贿赂当时的宰相梁适,使得李虞卿被调离了岗位。此事传出些风声后,“御史马遵、吴中复极论其贪黩怙权”,于是梁适被罢职。

       2、舆论压制

       宋代重文轻武,厚待文官,因此被有些人称作文人士大夫的“天堂”。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天堂”中,有贪污记录的官员和没有违法的普通官员所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些政策专门给违法的官员“打标签”,让他们“受歧视”。如按照宋朝的制度和规定,官员们的儿子可以不参加科考而靠自己父辈的官职品级受到恩荫而当官,但贪赃的官员除外。又比如,普通官员退休后还可以享受在职时一半的俸禄作为“退休金”,不过也是贪赃者除外。

       对于大多数文人士大夫而言最在乎的莫过于脸面,尤其是在两宋时期理学的影响下,士大夫群体更加看重个人在社会上的道德表现。但按照宋朝的制度,官僚群体被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其次是通过恩荫做官的,最后是有贪污记录的。三个小群体在官职晋升上区别很大,但区别最大、给贪赃官员带来心理压力最大的莫过于在官职名称上给他们打的标签。

       宋制,有科举出身的官员在官名前加“左”字,非科举出身的加“右”字,而贪污犯则什么都不加。在这种情况下,“打标签”给贪污官员带来的影响也许可以和现在的“社会性死亡”相提并论了。因此在宋真宗时曾有这样一段记录。真宗皇帝认为当时对贪官污吏的惩治过轻,但宰相王旦却告诉真宗“今品官犯赃,千钱以上,皆配隶衙前,终身不齿善良(终身道德上不被认可),为辱极矣。”

       3、有选择的提高待遇

       高薪不一定能够百分百的“养廉”,但待遇过低肯定会出一大群贪官。典型的如前文所述的明太祖高压反腐,朱元璋为了反腐而推出的惩罚措施不可为不严酷,但明初官僚在过低俸禄的现实下仍明知故犯,不管怎么惩戒都难以根治。而宋朝在官僚俸禄待遇上则并没有简单地选择“高薪”或是“低薪”,而是有选择的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了官员待遇。

       首先,如前文所述,宋代出现了一职多官的冗官现象,即几名品级相等的官员中,可能只有一名手中掌握正式职权。因此宋朝有职位的官员的俸禄高于没有职位官员的俸禄,这样有选择的提高手中有权容易产生贪腐的官员的待遇,一定程度可以减轻有职位官员贪腐的风险。

       其次,宋朝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制定了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央和地方因公务产生的接待、交通费用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记录和报销,否则就要追究有关官员。

       最后,除了俸禄之外,宋朝每逢大庆典或祭祀,还要给官员们颁发例赐,即津贴补助。对于一些边远地区的如县主簿、县尉等基层官员,宋廷甚至直接发给粮食津贴以提高其待遇。总的来看,相对优越的生活待遇对于减少腐败是可以发挥出一定作用的。

       综上所述,严密的制度、以打标签和区别对待为代表的舆论压制以及有选择的提高待遇使得尽管宋朝对贪赃官员定罪惩罚较轻,但有宋一代整体而言官僚群体贪赃的程度却并不太高,很少出现成规模的、成系统的重大贪腐案件。而就当今来说,宋代反腐的一些措施仍有可借鉴之处。

       历史上的贪官分三种类型:一是贪财的贪官,首推清朝和珅。

       和珅贪财特点是“文贪”,他没有历史上其他贪官的横行暴敛,强取豪夺,民怨沸腾,但其方法之阴,手段之狠,数量之大,非其他贪官能比肩。除和珅外,历史上贪财能上排名榜的贪官有汉梁冀,宋蔡京,明严嵩等。

       二是贪色的贪官,首推后唐的元载。家有佳丽300多人,不亚于皇帝的三宫六院。方圆几县的女人长得稍有姿色,都要用各种手段胁迫到其府中,夜夜笙歌,醉迷女色,其色欲之心如同江河之汹浪,比财欲更为炽烈。

       历史上贪色的贪官能上排名榜的有,南宋贾似道,明严嵩之子严世藩,民国四川军阀杨森等。恨不能将天下美女都掠入府中,是丑恶的贪色大玩。

       三是贪权的贪官,首推宋秦桧,唐李林甫。秦害死岳飞,“口蜜腹剑”的成语因李林甫而生,凡反对他的人都被他置于死地。

       历史上贪权的贪官能上排名榜的有汉董卓,卢杞,宋韩胄,明王振,魏忠贤,温体仁等,是贪权误国害民的恶样。

       好了,今天关于“贪官污吏”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贪官污吏”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