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_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百足之虫”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百足之虫是什么意思

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意思

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的百足之虫是指

4.百虫之尸死而不僵下句

5.百足之虫什么动物

6.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什么意思

百足之虫_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什么意思

百足之虫是什么意思

       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①马陆的别名。体长而稍扁,长寸余,由许多环节构成,各节有足一至二对。中断成两截,头尾仍能各自行走。多用以比喻故国、旧家或势位富厚的人。②蜈蚣的俗称。

       出处:明·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事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也知道松江漕帮是‘~,死而不僵’,不愿多事。”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坏势力。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意思

       典故出处:明 徐学谟《归有园尘谈》:「吝者自能致富,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侠者或致破家,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 成语意思:百足: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即马陆。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虽一时败 成语注音:ㄅㄞˇ ㄗㄨˊ ㄓㄧ ㄔㄨㄙˊ 通用拼音:bǎi zu zhī chong 拼音简写:BZZC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百足之虫,作宾语、定语;形容坏势力。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例句:高阳《胡雪巖全传·红顶商人》:「也知道松江漕帮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愿多事。」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的百足之虫是指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释义:百足:虫名,即马陆,多节多足虫,切断后仍能蠕动。僵:倒下,仆地。形容有实力的人或集团虽然衰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仍然存在。

       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出处: 三国·魏·曹_《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红楼梦》七四回:“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百虫之尸死而不僵下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中的“百足之虫”是指:马陆。是一种节肢动物,“之”在这里是指示代词“这”、“此”的意思。“百足之虫”就是“百足这种虫子”。

       拼音bǎi zú zhīchóng,zhì sǐbù jiāng。

       基本释义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示例明·凌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又道是百足之虫,至死不僵,跌扑不多时,转眼就高官大禄,仍旧贵显。”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分句。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造句

       1、风马牛势不相及,常山蛇首尾相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其扶之者众;千岁之龟,死而留甲,因其卜之则灵。

       2、现在的贾府虽不如前些年那样兴盛,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起其他的世家,还是有些不同的。

       3、封建迷信活动你一打它就隐藏起来,一有时机,立即死灰复燃,就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4、虽然他生意做垮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久他又可能翻上来。

       5、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会对社会上那些违法事件内心深恶痛绝,表面指手画脚,而不从根本去制止的话,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只会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之虫什么动物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词目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发音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释义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出处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什么意思

       马陆(millipede)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体节组成。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热带雨林中的马达加斯加猩红马陆喷出的液体能使人双目片刻失明。

       马陆在世界上约10000种。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虫是非洲巨人马陆,可达38厘米长,身围直径有4厘米。身体黝黑光亮,被触碰后,它的身体会扭转成螺旋形。

外形特征

       特征为体节两两愈合(双体节),除头节无足,头节後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一般雌虫可以长750只脚,是世界上脚最多的生物[2]?。除头4节外,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2对神经节及2对心动脉。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腭各一对。体节数各异,从11节至100多节,体长2~280毫米。除一个目外,所有马陆有钙质背板。自卫时马陆并不咬噬,多将身体蜷曲,头卷在里面,外骨骼在外侧。许多种可具侧腺,用分泌一种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气以防御敌害。

       马陆属于无脊椎动物,倍足纲,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眼为聚眼。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从发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气孔,是由于2个体节愈合的结果。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

       倍足纲包括常见于许多花园的种类,如土马陆(Julus terrestris,有时作Iulus terrestris)其体长为25毫米,原产於欧洲,已引进北美;体光滑的种俗称切根虫(wireworm)。有的马陆无眼,颜色鲜明,如温室马陆(Oxidus gracilis)。最醒目的常见种之一为美国东南森林中的美洲山蛩(Narceus americanus),长10厘米,有黑、红两色。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如遇到危害或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

食性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 ,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 ,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 ,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危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

       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在有的家庭里,马陆也被当成宠物来饲养,一般饲养的马陆都喂落叶,腐木。有时候也可以喂各种瓜果蔬菜当作零食。马陆个体数量,水平分布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垂直分布由表层向下锐减。年变化夏末最多。

       冬末最少;马陆的摄食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就同一种捅藩物而言,其摄食量半分解的;末分解的;马陆的同化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粪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马陆与环境土壤及凋落物中微量元素之间无明显相关,但马陆体内sr、V、Ba、zu的含量较高;马陆对凋落物的分解量约占年凋落物平均l门还量的0.21。

       千足虫又称马陆,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它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除去第一节无足和第2~4节是每节一对足外,其余每节有两对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了。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

       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得多。

       千足虫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不过,它虽然足很多,但行动却很迟缓。千足虫平时喜欢成群的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专吃落叶、腐殖质;也有少数种类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农业上的害虫。千足虫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意思是多节多足虫,切断后仍能蠕动。形容有实力的人或集团虽然衰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仍然存在。

       一、拼音

       [bǎi zú?zhī?chóng,sǐ?ér bù?jiāng]。

       二、出处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三、例句

       明·凌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九:“又道是百足之虫,至死不僵,跌扑不多时,转眼就高官大禄,仍旧贵显。”

       四、词性

       贬义词。

       五、成语简析

       “百足之虫”并非泛指,而是特指。“百足”又叫“马陆”,是一种节肢动物,躯干有20节,第2~4节各有一对步肢,自第5节开始各有两对步足。生活在阴湿的地方。“之”在这里是指示代词“这”“此”的意思。“百足之虫”就是“百足这种虫子”。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成语典故:

       在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贤士名叫曹冏。在魏国初建之时,急需稳定大局,巩固统治权,这是眼下急需要办的一件紧要之事。为此,曹冏便上疏魏王曹操,说:“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扶之者众也。”他的意思是说,有句老话说,有一种有一百只脚的虫子,它死了以后在较长的时间内仍不会倒下,这是由于支撑着它的渠道很多啊。

       曹冏引用这句古语的目的,是劝告曹操要大力重用亲信,扶植自己的势力,招揽人才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后来人们便把“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引申为成语,用来比喻被打倒或镇压的反动或敌对势力,余孽尚存,如不彻底肃清,还会兴风作浪。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百足之虫”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